



7月31日至8月1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主辦,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承辦的2021年“數字技術創新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在京舉辦。
大講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中國”和“四個面向”重要論述精神,聚焦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現代化,全方位探討技術突破與創新應用、企業經營與資源管理、服務模式轉型等問題。大講堂特設有主旨報告、大數據分論壇、人工智能分論壇、信創生態分論壇、博士后分論壇、成果展示、產業對接等內容。豐富的議程、多樣的形式,啟發專家學者對數字技術領域戰略性、前瞻性思考,搭建起產學研用的交流平臺,促進協同創新和數字技術領域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助力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實施。
前沿智慧,助推數字經濟發展
大咖論道,專家開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指出,當前,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速興起,各行各業都處在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的浪潮之中,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發展,需要科技界、產業界進一步加強系統協作,加強創新突破,加強應用引領,加強生態營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吳曼青在題為《數字時代的技術創新》的主旨報告中闡述了數據在賦能數字化時代、加速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從系統論的角度探討了科技創新的思路,并提出未來科技創新的發展,將取決于“連接的力量”“創新的方向”與“明晰的技術路線”三個重要要素,為數字時代技術創新工作帶來新的思考。
中國工程院鄧中翰院士在報告中指出,數字經濟時代,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技術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在各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大數據與大算力成為決定AI技術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未來,我們可以通過應用實踐為數字經濟轉型提供高效、安全、低碳的AI解決方向。
中國科學院黃維院士認為,當前新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蓄勢待發。未來是“碳基材料+光電過程”的時代,將催生柔性電子和柔性電子產業,并為其開辟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深刻變革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并為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和智能制造時代的發展提供全新機遇。
中國工程院孫凝暉院士在報告中闡述了計算機的學科發展趨勢,“人-機-物”三元融合時代推動信息技術向計算機化、萬物互聯、智能化方向發展的技術發展趨勢,以及中國信息產業在面臨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將帶來顛覆性創新機遇的產業發展趨勢。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司梅劍平副司長認為,未來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要穩步推進重大項目組織實施,促進重大原創性成果盡早取得突破;要加快國產開源技術與平臺的推廣應用,協同打造開源開放AI生態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江明濤副司長從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緊迫性、“十三五”期間工作進展和成效以及“十四五”時期重點工作和方向等方面,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了深刻解讀。
此外,包括電科太極、13所、20所、38所等成員單位在內的25位專家在分論壇作專題報告,分享研究成果、交換前沿觀點。
數字技術領域高層次專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博士后及企業界代表200余人參加會議。
新聞深一度
智能科技,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趨勢。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一系列部署,從戰略層面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也成為本次論壇的高頻詞。
中國電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重要論述精神,緊抓數字化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立足“軍工電子主力軍、網信事業國家隊、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使命定位,聚焦電子信息領域智能科技矢志攻關,建立了涵蓋“信創+數字新基建+行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的產業結構體系,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顯著成果,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為此,中國電科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力推進補短板、鍛長板、謀超越,全面梳理技術負面清單,深耕傳統優勢領域,加強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的超前布局,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去年,承擔的數千項重點任務,均按照研制計劃穩步推進;2021年上半年,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67.7%,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9%,總額和強度均位居央企前列。
信創是國家推動科技創新,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要抓手。中國電科擁有覆蓋芯片設計、電子功能材料、元器件、工藝線的芯片制造實力、從芯到云到應用的完整產品體系和覆蓋各領域的WE信創整體解決方案。在黨政信創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正在金融、央企等行業信創領域快速推進。
今年6月,電科太極承擔的全國單體最大信創項目順利完成竣工驗收。該項目涉及近百家建設單位,數百個應用系統、數萬臺終端,電科太極制定工程進度安排表,實行掛圖作戰和“可視化”動態管理,做到目標任務明晰、進度一目了然。同時,項目信息化賦能平臺管理,為各級管理者、各參建單位提供一站式的項目管理支撐和一體化全景展示。目前信息系統整體運行良好,完全滿足日常辦公需求。這是中國電科推動全國信創技術和產品從“基本可用”向“好用易用” 的一次成功實踐。
集成電路芯片是信息時代的核心基石,也是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薄弱環節。聚焦半導體制造、半導體應用,中國電科連續攻克數百項關鍵核心技術,填補了產業鏈空白。
在半導體制造領域,推動離子注入機、化學機械平坦化設備(CMP)、半導體濕法設備、先進封裝設備等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從無到有,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越,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
半導體應用方面,聚焦5G、物聯網等數字經濟關鍵應用領域,成功研發5G核心元器件、物聯傳感設備。其中,5G核心元器件形成了覆蓋模擬、數字、光通信、電源管理以及微顯示器件等領域的系列產品,已廣泛應用于5G基站、手機、智能穿戴和汽車電子等領域;物聯傳感設備覆蓋慣性、壓力、流量、射頻、溫濕度、氣體等多種產品類型,形成上百種產品,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高鐵、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等領域。
筑基數字新基建
積極響應國家“新基建”號召,發力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電科提出了以“打牢共用、整合通用、開放應用”的數字新基建理念,電科數字以上海為主陣地,大力推進“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的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建設,助力上海搭建國內首個超大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截至目前,已接入上海16個區、269類設備,連接8313萬個物聯終端,以及優質合作伙伴的共享數據,日均采集數據超過3400萬條。
2020年開始,在上海市及長三角核心城市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電科牽頭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級城市群一體化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示范,致力于以上海市為龍頭,帶動長三角城市群集中發力“數字新基建”,并已在江西、新疆等多處重要城市落地。目前,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已實現在各類城市治理應用場景感知設備的即插即用、多元數據的快速融合、智能模塊的敏捷集成。
加速行業數字化
中國電科全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積極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在民用航空、軌道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公安等成熟的產業數字化能力方面持續提升。同時,加快培育智慧司法、航天信息、應急管理、生態環境、衛生健康等新興產業的數字化動能,助力產業結構優化重塑,助推相關行業數字化轉型。
積極發展數字融合新業態。堅持“以能力帶產品,以應用帶產業”的思路,在數據運營服務、數據交易流通等領域,積極培育新型數字產品和解決方案,打造企業發展“新增長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電科開物”,主導國家標準16項、國際標準9項,并成功實現落地應用;電科??荡蛟熘悄芤曨l終端大規模定制新模式的智能工廠,具備年產5300萬臺的能力;電科太極推出TECO工業互聯網平臺,為近30家行業龍頭企業提供服務;電科國睿構建“3+N”智慧企業整體解決方案,服務超過200家交通、能源等領域重點企業數字化轉型。
支撐數字化治理
一直以來,中國電科聚焦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賦能城市數字治理。圍繞數字政府與城市智慧治理兩大業務領域,推動智慧城市重大工程、數字政府與智慧治理項目建設,助力政府數字化轉型、政務服務改革和社會治理創新。
打造“云+數+應用+生態”的數字政府建設模式,在多地成功實踐;承建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及“互聯網+監管”系統,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體系;建設和運營全國“一盤棋”的國資國企網絡信息安全在線監管平臺,構建網絡安全大數據體系;圍繞“平臺+服務”的網絡安全體系能力,打造企業安全服務平臺,“一站式”護航國資國企網絡安全;打造以區塊鏈為核心的數據安全治理能力體系,開展系列實踐。
今年1月,中資網安首次完成全國中央企業集團總部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全覆蓋,持續推進中央企業二級單位全覆和部分地方國資委試點,逐步實現打造企業端網絡安全大數據體系,支撐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同步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安全聚合運營服務模式,在發現問題(監管)與閉環問題(服務)同步發力;今年4月,電科數字發布了自主研發的首個城市級、高安全、開放式、全自主的物聯網安全管理平臺,為打造超大城市數字化感知體系的統一連接、統一計算、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安全提供堅實基;構建一體化數據交易安全與治理融合、各方共同參與的數據交易安全基礎設施,實現數據價值可知、行為可控、主體可信、監管可靠能力,推動數據交易安全繁榮。
數字技術,創新發展,電科實踐,以智能科技助力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實施。